← 返回首页

深度拆解 | 抖音的用户增长策略

第一步-产品概述

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产品

抖音是一款短视频社交平台,其核心产品体验是基于强大的个性化推荐算法,为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、沉浸式的短视频内容消费。用户既是内容的消费者,也可以通过低门槛的创作工具成为内容的生产者,并通过“关注”、“点赞”、“评论”、“分享”等功能进行社交互动。

为什么要关注和分析这个产品

抖音是全球范围内用户增长最迅猛、最成功的互联网产品之一,其崛起彻底改变了内容消费的形态和用户的娱乐习惯。在短短几年内积累了数以亿计的日活跃用户,其增长路径堪称“教科书级别”。

该产品在用户增长策略设计上有哪些值得分析的地方

抖音的增长策略精妙之处在于,它并非依赖单一的增长黑客技巧,而是构建了一个由内容生态、算法推荐、社交裂变和产品体验共同驱动的增长飞轮。其值得分析的关键点包括:

  • 极致的算法驱动:如何通过算法在用户首次使用时就快速捕捉兴趣,实现“秒级”Aha时刻。
  • 内容驱动增长:如何通过降低创作门槛和精细化的创作者运营,保证了海量、优质且多样化的内容供给,从而驱动用户消费增长。
  • 上瘾机制的设计:如何利用人性的弱点,通过产品设计(如无限下拉、可变奖励)让用户沉浸其中,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粘性和使用时长。
  • 社交网络的运用:如何巧妙地结合熟人社交和兴趣社交,利用分享和关注机制实现病毒式传播和用户留存。

因此,分析抖音的增长策略,对于理解内容驱动型产品的增长逻辑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。

第二步-确定用户增长的北极星指标

北极星指标的确定

最终选择的北极星指标:每日用户有效观看总时长 (Daily Total Effective Viewing Duration)

有效观看的定义:用户单次观看一个视频的时长超过3秒,或完整观看了视频(对于时长小于3秒的视频)。这个定义确保了用户是在进行有意义的内容消费,而不是在快速、无目的地划水,过滤掉了无效的浏览行为。

选择该指标的理由

  1. 反映核心用户价值:抖音为用户提供的核心价值是“发现并消费感兴趣的、有趣的短视频内容”。用户愿意投入的时间越长,说明产品提供的内容越符合其需求,用户价值传递得越成功。
  2. 关联商业目标:抖音的主要商业模式是广告变现,而广告库存和价值与用户的总使用时长直接相关。更长的用户时长意味着更多的广告展示机会和更高的商业价值。
  3. 指导产品方向:这个指标可以引导团队思考如何让用户看得更久。这会促使团队去优化推荐算法的精准度、提升内容生态的丰富性和质量、改善观看体验等,这些都是对产品长期健康发展有利的方向。
  4. 综合性强:它是一个复合指标,其增长必然是由用户规模(DAU)的增长和用户粘性(人均使用时长)的提升共同驱动的,能够全面衡量产品的健康度。

考虑过但未采用的指标

  • DAU (日活跃用户数):这是一个规模指标,但无法衡量用户的参与深度。一个每天打开应用10秒就关闭的用户和一个每天观看1小时的用户,在DAU上被计为相同,但这显然是不对的。它无法反映用户是否真正体验到了产品的核心价值。
  • 每日视频总播放量:这个指标容易被“刷量”或者低质、超短的视频内容所干扰。团队可能会为了追求播放量而引导生产大量“标题党”或“封面党”内容,损害用户体验。
  • 每日总互动数 (点赞/评论/分享):互动是用户深度参与的表现,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指标。但它不是最终目的。用户的核心行为是“看”,互动是“看”之后的衍生行为。过度关注互动数,可能会导致产品设计过于引导用户进行操作,反而破坏了沉浸式的观看体验。

第三步-认清产品的用户增长驱动模式

抖音的增长驱动模式是一个典型的、以内容驱动为核心,产品驱动为放大器的混合模式。

增长驱动类型梳理

  • 核心驱动力 - 内容驱动 (Content-Driven Growth): 抖音增长飞轮的起点和基石是内容。没有源源不断、丰富多元的优质内容,任何强大的算法和产品体验都无从谈起。抖音通过极低的创作门槛(拍摄工具、剪辑模板、热门音乐库)和完善的创作者激励体系,撬动了UGC(用户生产内容)和PGC(专业机构生产内容)的巨大产能,构建了一个正循环的内容生态。用户因为内容而来,也因为持续有好的新内容而留存。
  • 增长放大器 - 产品驱动 (Product-Driven Growth): 如果说内容是燃料,那么抖音的产品(尤其是其推荐算法)就是一台效率极高的引擎。这个引擎的核心作用是“分发效率最大化”。
    • 个性化推荐:产品通过算法,将最可能吸引特定用户的内容精准推到他们面前,极大地提升了内容消费的转化率,让用户“上瘾”。
    • 沉浸式体验:全屏、自动播放、上下滑动切换的产品设计,最大程度地减少了用户的决策和操作摩擦,让用户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在内容流中。

结论:抖音的增长策略,必须围绕“如何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内容”以及“如何将这些内容更高效地分发给对它感兴趣的用户”这两个基本点来展开。增长的核心依靠的是“优质内容供给”与“高效算法分发”两者结合产生的飞轮效应。

第四步-确定用户增长的核心杠杆

1. 使用增长公式拆解模型对北极星指标进行下钻拆解

我们将北极星指标“每日用户有效观看总时长”进行两层拆解。

第一层拆解 (公式层):

每日用户有效观看总时长 = 每日有效活跃用户数(Effective DAU) * 人均每日有效观看时长

进一步拆解:

  • 每日有效活跃用户数(Effective DAU) = 新增有效DAU + 留存有效DAU + 回流有效DAU
  • 人均每日有效观看时长 = 人均每日启动次数 * 人均单次启动有效观看时长

因此,增长公式最终形态为:

总时长 = (新增有效DAU + 留存有效DAU + 回流有效DAU) * 人均每日启动次数 * 人均单次启动有效观看时长

这个公式清晰地指明了所有可以发力的增长变量,涵盖了用户生命周期的拉新、留存、召回,以及用户行为的频率和深度。

第二层拆解 (维度层):

我们选择第一层拆解中的关键指标“人均单次启动有效观看时长”进行第二层维度拆解,因为这个指标直接反映了内容和算法的匹配效率。我们从“内容分类”维度构建价值四象限进行分析(此处数据为基于行业观察的假设)。

四象限分析:内容分类 低用户消费规模 高用户消费规模
高单次观看时长 金牛业务 (潜力区)
  • 内容类型: 知识科普、影视剪辑、美食教程
  • 特征: 用户一旦开始看就容易沉浸,观看完成度高,但受众相对垂直,内容分发不够广。
  • 策略: 扩大分发,破圈。
明星业务 (核心区)
  • 内容类型: 搞笑段子、颜值才艺、剧情短剧
  • 特征: 普适性强,用户基数大,且内容吸引力强,是时长贡献的主力。
  • 策略: 持续维护和创新。
低单次观看时长 瘦狗业务 (待观察区)
  • 内容类型: 冷门手艺、部分生活Vlog
  • 特征: 既小众,内容吸引力又不足以让用户停留很久。
  • 策略: 评估价值,或引导创作者优化内容。
问题业务 (优化区)
  • 内容类型: 新闻资讯、明星动态
  • 特征: 覆盖面广,用户会看,但内容信息密度低,容易划走,时长贡献效率低。
  • 策略: 提升内容质量和表现形式。

2. 从拆解结果中发现增长的方向

基于以上两层拆解,我们识别出以下几个关键的增长方向:

  • 方向A (拉新): 提升新增有效DAU。
  • 方向B (留存): 提升留存有效DAU。
  • 方向C (召回): 提升回流有效DAU。
  • 方向D (频率): 提升人均每日启动次数。
  • 方向E (时长-核心区): 保持并优化明星业务(如搞笑、颜值)的内容质量,维持其时长贡献。
  • 方向F (时长-潜力区): 重点突破金牛业务(如知识、影视),扩大其受众,将其转化为新的时长增长引擎。

3. 通过ICE评分模型,给增长方向评分

对于处于成熟期的抖音,市场渗透率已非常高,拉新成本和难度巨大。因此,增长的重心应放在现有用户的深度挖掘上。我们对上述方向进行ICE评分(0-10分,分数越高越优,评分为假设)。

增长方向 Impact (影响) Confidence (信心) Ease (难度) ICE Score (I*C*E) 评分逻辑
A: 提升新增 7 6 3 126 市场饱和,获客难度大(Ease低),影响有限。
B: 提升留存 9 8 6 432 提升1%留存对DAU的复利效应巨大(Impact高),且有成熟的策略可执行。
D: 提升频率 7 7 5 245 通过Push等手段可提升,但空间相对有限,容易引起用户反感。
F: 突破潜力内容 9 9 7 567 潜力区内容本身粘性高,若能成功破圈,对总时长和用户留存都有巨大提升(Impact高),且算法和运营有成熟经验(Confidence/Ease高)。

结论:ICE评分最高的增长方向是 F: 重点突破金牛业务(潜力内容),扩大其受众。我们把这个方向确立为当前的关键提升指标:提升知识类等潜力内容的用户消费渗透率和消费时长

4. 针对关键提升指标构建价值四象限分析

我们已经确定了关键提升指标,现在需要找到实现这个指标的“增长杠杆”。我们从“人群”维度进行分析,看看哪类人群是消费知识类内容的关键。

增长杠杆:找到并服务好“对知识内容有潜在高消费意愿的新用户”,让他们在抖音建立起“抖音=娱乐+学习”的新认知,从而提升他们的长期留存和使用时长。

第五步-寻找可执行的用户增长的魔法数字

我们的增长杠杆是让新用户爱上知识类内容。那么,新用户需要完成什么关键行为,才会大概率留下来,并成为知识内容的长期消费者呢?这就是我们要找的魔法数字。

1. 通过用户调研评估影响因素

通过对新用户的访谈和问卷(假设),我们发现影响他们是否持续消费知识类内容的因素有:

  • 内容推荐精准度:能否快速刷到自己感兴趣领域的知识。
  • 内容获得感:视频是否有价值,是否“学到了”。
  • 后续发现能力:看完一个后,能否方便地找到更多同类内容或同一个创作者的其他内容。
  • 主动留存意愿:是否有动力将有价值的内容保存下来以便后续查看。

其中,“主动留存意愿”是一个非常强的信号,它代表用户认为该内容具有长期价值。在抖音中,这个行为最直接的体现就是“收藏”。

2. 通过数据分析评估关键影响因素

我们(假设)对一批新用户进行数据分析,发现“新用户首周内收藏知识类视频的数量”与“该用户次月留存率”之间存在极强的正相关性,远高于点赞、评论等其他互动行为。

3. 寻找拐点,确定魔法数字

我们进一步分析这种相关关系,寻找其“拐点”。

假设数据如下:

新用户首周收藏知识视频数 次月留存率
0 25%
1 35%
2 48%
3 72%
4 75%
5 76%

从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到,当收藏数从2个增加到3个时,次月留存率出现了从48%到72%的巨大跃升,而超过3个之后,留存率的增长趋于平缓。这个“3”,就是我们要找的拐点。

魔法数字:新用户在首周内,完成3次知识类视频的收藏行为。

下面是该数据关系的曲线图:

新用户首周收藏知识视频数与次月留存率关系 首周收藏知识视频数 次月留存率 (%) 0 25 1 2 3 72 拐点 4 5 0 100

第六步-基于魔法数字设计达成魔法数字结果的用户增长策略

我们的所有策略都将围绕一个核心目标:如何让更多新用户在首周内收藏至少3个知识类视频。

1. 基于黄金体验路径和Aha时刻模型

  • 黄金体验路径 (Golden Path): 打开抖音 -> (通过引导) 对“知识”等标签表达兴趣 -> 在推荐流中刷到第一个高质量知识视频 -> 完整观看并产生“学到了”的感觉 -> 点击收藏按钮 -> 算法推送更多同类优质内容 -> 重复路径直至完成3次收藏。
  • Aha 时刻: 第一次发自内心地觉得“原来抖音还能学到这么多有用的东西!”并主动收藏视频的瞬间。这个时刻是用户心智转变的关键,从“抖音=杀时间”到“抖音=杀时间+高效学习”。

2. 基于用户情绪地图和“转化=欲望-摩擦”模型

用户情绪地图: 新用户进入抖音时是好奇的,如果刷到的内容不感兴趣会感到无聊/失望,刷到感兴趣的知识视频时会感到惊喜/愉悦,想要收藏时如果找不到按钮或流程复杂会感到困惑/烦躁,成功收藏并得到正反馈后会感到满足/成就感

我们的策略是放大“愉悦”和“满足”,降低“无聊”和“烦躁”。

转化 = 欲望 - 摩擦

  • 提升欲望 (Desire):
    • 策略1 (已上线-兴趣选择): 在新用户注册流程中,加入清晰的兴趣标签选择,并突出“知识”、“科普”、“技能”等选项,让用户主动告诉算法“我想要看这些”。
    • 策略2 (建议-价值外显): 对于高质量的知识视频,在UI上给予特殊标识,如“精选知识”、“万人收藏的干货”,提前告知用户这个内容的价值,激发其观看和收藏的欲望。
  • 降低摩擦 (Friction):
    • 策略3 (已上线-算法优化): 持续优化推荐算法,在新用户冷启动阶段,提高知识类视频的探索权重,确保用户能更快地刷到这类内容。
    • 策略4 (建议-新手引导): 当新用户首次在知识类视频停留时间较长时,通过气泡、动画等非干扰性方式,高亮“收藏”按钮,并配以文案“收藏起来,随时查看”,降低用户的认知和操作摩擦。
    • 策略5 (建议-建立收藏心智): 用户首次收藏后,立即给予正向反馈,如“已收藏到‘我的收藏夹’,你可以在这里找到所有宝贝视频”,并引导其查看收藏夹。强化用户对于“收藏”功能价值的认知。

3. 利用上瘾模型 (Hooked Model)

让用户持续使用并收藏知识视频,需要构建一个上瘾循环。

  • 触发 (Trigger):
    • 内部触发: 学习/成长/解决问题的需求。
    • 外部触发 (策略6): 设计针对性的Push推送。例如,基于用户收藏的视频,推送相关主题的优质内容,文案如“你收藏的《如何做红烧肉》有进阶版了,快来看看!”
  • 行动 (Action):
    • 通过上述降低摩擦的策略,让“刷到-观看-收藏”这一系列行动变得极其简单顺畅。
  • 多变的酬赏 (Variable Reward):
    • 策略7 (已上线-内容多样性): 知识内容本身是多变的,用户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视频是生活小技巧、硬核科普还是历史故事,这种不确定性带来持续刷新的动力。
    • 策略8 (建议-创作者关联): 在用户收藏一个视频后,在信息流中,智能推荐该创作者的其他高质量视频,为用户提供“挖掘宝藏创作者”的酬赏。
  • 投入 (Investment):
    • 策略9 (已上线-收藏夹/关注): “收藏”本身就是一种投入。用户收藏得越多,其在抖音的“数字资产”就越多,迁移成本就越高。
    • 策略10 (建议-知识清单功能): 允许用户将收藏的知识视频创建成不同主题的“学习清单”,如“我的健身教程”、“Excel技巧大全”。这种整理行为是更深度的投入,极大地增强了用户粘性。

4. 汇总增长策略明细和提升目标

策略ID 策略名称 所属模型 核心目标
1 新用户注册兴趣选择 欲望-摩擦 提升知识类内容冷启动推荐精准度
2 知识内容价值外显标识 欲望-摩擦 提升知识视频的点击率和完播率
4 收藏按钮新手引导 欲望-摩擦 提升新用户对收藏功能的首次使用率
6 基于收藏的智能Push 上瘾模型 提升用户启动频率和知识内容复看率
10 知识清单功能 上瘾模型 深化用户投入,提升长期留存

第七步-设置AB实验,验证策略有效性

我们选择策略4:收藏按钮新手引导来进行AB实验设计。

实验方案设计

  • 实验名称: 新用户收藏功能引导对核心行为及留存的影响实验
  • 实验假设: 对首次长时间观看知识类视频的新用户进行收藏按钮的引导,能够有效提升其首周收藏知识视频的数量,并最终提升其次月留存率。
  • 实验分组:
    • 对照组 (Group A): 保持现有产品逻辑,不对新用户进行任何引导。
    • 实验组 (Group B): 针对新用户,当系统识别到其首次观看知识类视频的时长超过10秒时,在“收藏”按钮处显示一个动态的气泡提示,文案为“收藏干货,不错过”,2秒后自动消失。
  • 流量分配: 抽取每日新增用户中的2%作为实验对象,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分配1%的流量,持续观察1个月。

观测指标

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指标定义
核心指标 新用户首周达成魔法数字比例 组内新用户在注册后7天内收藏知识类视频数 ≥ 3的比例。
二级指标 次月留存率 组内新用户在注册30天后仍有登录行为的比例。
人均首周收藏知识视频数 组内新用户在注册后7天内收藏知识类视频的平均数量。
人均观看时长 组内用户的人均每日有效观看时长。
防卫指标 7日内卸载率 组内新用户在注册后7天内卸载App的比例(确保引导不造成打扰)。

假设的实验结果与结论

指标名称 对照组 (A) 实验组 (B) 提升/差异 是否显著
新用户首周达成魔法数字比例 12.5% 16.3% +30.4%
次月留存率 45.2% 47.1% +4.2%
人均首周收藏知识视频数 1.8个 2.5个 +38.9%
7日内卸载率 3.1% 3.15% +1.6%

实验结论:根据假设的实验数据,实验组B在核心指标“新用户首周达成魔法数字比例”上获得了30.4%的显著提升,并且对最终的次月留存率也带来了4.2%的显著正向影响。同时,防卫指标显示该引导并未引起用户明显反感导致卸载率上升。因此,该实验成功验证了假设,建议将“收藏按钮新手引导”策略全量上线